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更多专题 >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巴中市第五次代表大会精神 正文

关注 | 提高社会治理效能!解读巴中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举行

时间:2021-11-29

11月16日,中国共产党巴中市第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大会明确提出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局面,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完善市域社会治理”。“市域社会治理”是适应城乡一体化趋势,设区的市级党委政府及各类组织共同行动,运用党建、法律、道德、心理、科技、村规民约等社会规制手段,实施的国家治理,其目标是在市域内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本次发布会就五届市委作出未来五年“提高社会治理效能”重大决策作专题解读。

关注 | 提高社会治理效能!解读巴中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举行(图1)

问:何平书记在党代会报告中强调要“深化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德治、法治深度融合”。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变化新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如何构建巴中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巴中市委组织部:

全市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党组织围绕健全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聚焦三大重点领域,纵深推进“十大行动”“十项微改革”,创新推行“四议四调四评”“乡村道德银行”工作法,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任务清单、“有事好商量”平台、“三联三融”机制、“红色物业”等先进做法,推动协同高效的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先后10余项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被中央、省级媒体刊载。

接下来的五年,我们将结合巴中城乡实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目标,强化党建引领,努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努力构建多元化治理格局。以破解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中涉及的体制、权力、利益等难题为突破,努力构建“大党建”格局,积极探索基层行政组织、自治组织、群众组织、新社会阶层参与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努力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与此同时,我们将以“固阵地”“提能力”“强引领”为抓手,努力提升党在城乡基层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二是坚持群众参与,努力构建共同体治理格局。我们将以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为重点,把党的领导和治理工作根植于基层、植根于群众,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广泛吸纳群团、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人民关切、保障居民权益、激发群众参与,切实保障群众依法参与城乡基层治理、公平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努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坚持三治融合,努力构建善治型治理格局。健全自治体系,依法明确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权范围和规模,推行城乡基层公共事务准入制度和负面清单制度,着力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居民权利,提高基层民主质量。健全法治体系,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职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健全德治体系,利用巴中红色资源,发扬继承革命文化、传统文化、乡村文化等,激励群众自觉约束社会行为、遵守社会秩序、恪守社会公德。四是坚持科技支撑,努力构建智能化治理格局。大力推进“大数据+基层治理”,扎实推进共享型“城乡基层治理公共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社会风险识别、预警、应对的智能化水平。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互联网+社区”行动。不断健全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多样化、服务方式智能化、服务内容精准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机制协同化的智能型治理格局。

问:以市第五次党代会为新起点,在奋力后发赶超振兴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征程中,全市人民对社会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期待,请问公安机关在平安巴中建设中有什么新思路新举措?

巴中市公安局:

何平书记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统筹发展与安全,纵深推进平安巴中建设,充分说明了平安稳定社会环境对于全市振兴发展的重要意义。聚焦党代会描绘的新蓝图,着眼全市人民对平安稳定的新期盼,全市公安机关将主动担当平安稳定兴市大任,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坚持“重点工作创特色、单项工作创亮点、难点工作求突破、整体工作创一流”总体部署,着力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平安巴中”,为加快建成“三市两地一枢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征程贡献力量。

一、担当首责,在维护巴中和谐稳定新征程上着力

一是忠诚捍卫政治安全。坚定担当党和人民的“刀把子”,坚决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防范政治安全风险置于首位,强化反颠覆反渗透反分裂反邪教反暴恐斗争,坚决整治网上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全力维护政治安全。二是忠实维护社会稳定。坚定担当社会稳定“压舱石”,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着力防范管控各类社会风险,高度警惕各类爆雷风险,积极做好教育引导、疏导化解、源头管控等工作。三是忠心践行群众路线。坚定担当守护群众的“保护神”,忠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变维稳为创稳、信访为信任,确保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扛牢主责,在保障巴中社会安定新征程上发力

一是扛牢打击主责创平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压降发案势头、不断提升平安指数。二是扛牢防控主责守平安。坚持平安创建为人民不动摇,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重要部位、重点场所巡逻防控,强化“135”快反机制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三是扛牢安全主责保平安。坚持人民至上、安全至上不动摇,健全完善重点人员、重点物品、重点阵地动态管控机制,纵深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加强涉危涉爆行业管理监督检查,规范民爆危化物品全流程管理控制,全力确保社会环境持续平安。

三、忠实尽责,在护航巴中振兴发展新征程上聚力

一是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保驾护航。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理念,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经济犯罪,规范适用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强制措施,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法治支撑振兴发展重要作用。二是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保驾护航。瞄准一流营商环境,创新推出和落实便民利企、优服减负系列举措,推行对涉企轻微行政违法行为“首次不罚”柔性执法制度,积极服务地方开放、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需要。三是为营造绿色优美环境保驾护航。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创新推出减污防污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新能源汽车号牌推广,扎实开展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专项整治和森林防灭火专项工作,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坚定不移护航巴中靓丽发展。

问:刚刚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对推进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局面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布局,我市在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中,城乡社区治理将有哪些举措?

巴中市民政局:

为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在未来五年将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要求,强化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重心的治理理念,着力建设同心、幸福、和谐、宜居、宜业、人文、法治、健康、活力、智慧的“十大社区”。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多元共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乡镇(街道)-社区党组织-居民小区(小组、院落)党组织三级架构,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党建引领工作格局;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多元治理主体,大力推广“枫桥经验”,加大道德银行建设,激发社会协同能力,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建立健全多元协同共治格局。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夯实自治基础。推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标,严格执行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需达300平米以上的规定,着力打造社区综合服务体,开设社区便民服务窗口,加快建设社会治理智慧系统,将大数据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打造“有事找社区”的巴中社区治理品牌。

三是深化三社联动,激发治理活力。积极探索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互动机制,通过社会组织引入相关资源和社会力量,社工提供专业服务,把多元服务留在社区,探索出“社区需求、社会组织开发、社工服务、政府保障”的巴中三社联动新路子。

四是坚持五治并举,实现共建共享。坚持推动“政治统领、自治活力、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赋能”融合并举,大力推广“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着力打造社区治理生态系统,实现社会治理大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五是推动服务下沉,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原则,推动各项服务下沉社区,围绕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精准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动资源整合,优化政务服务、丰富社会服务、增强自我服务,健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全市成功创建智慧社区4个,省级基层治理示范社区2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个,省、市级依法治村示范村(社区)40余个。初步形成党建引领、“五治”融合、“三社联动”、多元参与、服务高效的巴中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常态。

问:为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我市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上有哪些举措和目标?

巴中市司法局:

为了加快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市司法局根据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和要求,首次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了巴中市“十四五”一般专项规划。

下一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综合应用、基础支撑、数据研判”为核心框架的公共法律服务综合业务一体化平台,完善业务应用;强化基础支撑,推进“区块链+公共法律服务”,升级打造市、县(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指挥调度中心;强化数据应用,建设市公共法律服务数据库。打造7个公共法律服务智能自助服务示范点。力争创建10个省级“枫桥式司法所”。全市打造30个残疾人法律救助站。打造1-2个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二是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宪法宣传周”“巴中年度十大法治人物评选”等活动。组建巴中市“八五”普法暨民法典普法宣讲团,开展“法律七进”宣讲,深入学习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宪法、民法典宣传教育基地(公园、广场、长廊)。将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推动法治教育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融合发展,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免费开放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市级融媒体普法平台,广泛深入开展“法治文艺进万家”、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完善媒体公益普法机制,制作投播一批“八五”普法主题公益广告;开展法治示范创建。规范化、标准化法律援助机构建成率100%。打造6个省级品牌调解工作室。按标准配齐配强专职调解员。培育5名金牌人民调解员,开展“百优调解专家团队”建设。培育1个涉外公证、知识产权保护、金融风险防控等专业化品牌公证机构。培养法律服务优秀人才5名,后备人才10名。

三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建成巴中监狱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安置帮教工作师资库,配置10个安置帮教公益岗位服务人员。组建1个“民营企业专项法律服务团”,推进民营企业“法治讲堂”“法治体检”常态化,探索开发套餐式“惠企”法律服务产品。打造6个乡村振兴公共法律服务示范点,20个乡村振兴公共法律服务示范工作站(室)。在全市建设5个示范性社区“法律之家”。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两提升”行动,村(社区)法律顾问有效覆盖率提升20%,村(社区)法律顾问中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比例提升20%。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到2025年全市每个村(社区)有5名以上“法律明白人”,每个村民小组(小区楼栋)至少有1名“法律明白人”。建成6个县级“智慧矫正中心”,构建数据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移动互联化、指挥可视化的社区矫正新模式。建立一支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吸引500人成为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

四是弘扬红色法治文化。认真研究阐释川陕苏区法治建设,编写《川陕苏区法治建设研究》。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红色法治文化宣教基地。组建巴中红色法治文化宣传队,宣传和弘扬巴中红色法治文化。挖掘整理一批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推动红色法治文化保护。

通过以上举措,我市十四五期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实现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市、县、乡、村四级)、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服务设施全面覆盖,服务网络互联互通,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创造最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为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 作者:佚名
  • 来源:美丽巴中
  • 来源:网络
    Copyright © 2022-2023 恩阳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蜀ICP备2023001246号
    主管:恩阳区委宣传部 主办: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巴中市恩阳区置信舜联大厦5楼 邮编:636063 联系电话:0827-3368633
    川公网安备51190302000182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