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年行动”丨划重点!恩阳区印发促进制造业突破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
今年是落实“三年行动”关键之年,全区“三年行动”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恩阳各地各部门振奋精神、扬鞭自奋,强产业、抓项目、强招引,用真抓实干诠释“三年行动”。日前,恩阳区印发了《巴中市恩阳区促进制造业突破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制造业十条措施》)和《巴中市恩阳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以下简称《营商环境十条措施》),从制度层面细化具体举措,助推“三年行动”提质增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制造强国战略和省、市、区委全会关于发展制造业的系列决策部署,着力强工业、提质效、增效益,推进恩阳制造业突破发展。《制造业十条措施》从加速技改扩能、抓好升规入统、助力市场拓展、促进稳产增产、创新用地方式、加大财税扶持、强化金融支持、降低用能成本、加强人才培养、保障企业用工等十个方面助力制造业突破发展。
围绕加速技改扩能,《制造业十条措施》指出,支持规上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改造,对年新增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300-500万元、100-300万元的制造业企业,设备投产后分别按照新增设备投资额10%、8%、5%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新(改)建生产性厂房面积达到300㎡及以上或辅助建筑200㎡及以上,且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生产经营正常的规上工业企业,按新(改)建生产性厂房150元/㎡、辅助建筑1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两项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围绕抓好升规入统,《制造业十条措施》指出,对首次纳入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经相关部门认定,给予20万元奖励,分三个年度拨付。升规当年给予8万元一次性奖励,在库第二年、第三年且产值同比实现5%以上增长,按年度分别给予7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
围绕助力市场拓展,《制造业十条措施》指出,支持规上工业企业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产品展示(展销)会,对自行搭建展销平台的企业,分别按照展销平台建设费用的50%、40%、30%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相关部门组织的只参加产品展销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按省外、省内、市内每次分别给予0.8 万元、0.5 万元、0.3万元奖励。鼓励制造业企业走出国门,加大进出口贸易力度。
围绕促进稳产增产,《制造业十条措施》指出,对年产值达到50亿元(含)以上、30亿元(含)以上、10亿元(含)以上、5亿元(含)以上、3亿元(含)以上、1亿元(含)以上、1亿元以下且同比增长5%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2万元、1万元一次性奖励。招商引资企业达到协议约定年产值后,超出部分按每增加1000万元奖励1万元。
围绕创新用地方式,《制造业十条措施》指出,健全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应体系,支持工业企业选择适宜的用地方式,力促项目加快落地建设。
围绕加大财税扶持,《制造业十条措施》指出,区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企业政策兑现、改造升级、市场拓展等。对当年入库税收同比增长的规上工业企业,按新增部分对区级地方年度财政贡献量的80%给予奖励。
围绕强化金融支持,《制造业十条措施》指出,建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出口退税资金池。实施“园保贷”项目,建立6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池。对制造业重大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贴,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且项目开工后一年内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2000万元的项目,由区财政按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息的20%贴息一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每季度召开政银企座谈会议,组织“金融顾问”加入“恩阳跑团”,开展“一对一”上门问诊,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鼓励银行构建信贷专属产品体系、优化贷款审批审核流程,提供设备购置贷款、企业并购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引导保险机构协助企业做好风险保障,开发企业财产保险、企业团体意外保险、企业公共责任保险等保险产品。鼓励相关企业积极申报符合国家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向领域,且有贷款需求的项目。
围绕降低用能成本,《制造业十条措施》指出,对工业用电每季度按实际用电量30万度(含)以上、20万度(含)以上、10万度(含)以上、5万度(含)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每季度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0.3万元一次性补贴。对工业用水、用气按实际发生费用的5%给予补贴,全年补贴分别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围绕加强人才培养,《制造业十条措施》指出,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推行“编制吸引、政招企用”机制,统筹支持重点产业相关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每年表扬一批优秀企业家,对诚信守法、业绩突出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家,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
围绕保障企业用工,《制造业十条措施》指出,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为企业“订单式”输送产业工人。引导企业申请认定就业见习基地。支持企业开展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就业,按相关规定政策落实奖补。各镇(街道)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掌握城乡劳动者就业状态、就业意愿和技能水平等,根据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在场镇、大型村(社区)和聚居点适时举办各类招聘会。对企业出现急需急缺用工情况的,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劳务派遣,根据派遣人员具体数量和工作时间,按1元/人/小时的标准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补助,最长补助期限不超过6个月。
所有奖补在区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同一企业同一事项不重复享受同级财政奖补。实施过程中,已出台的政策与本文件不一致的,除一事一议外,以本文件为准,如国省市出台新规定,则按新规定执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年”决策部署,擦亮“恩阳跑团”“一件事一次办”“接诉即处”“诚信恩阳”四张名片,充分发挥优化营商环境对高质量发展的牵引作用,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打造恩阳“全国一流、全省最优、全市最好”的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十条措施》从提升恩阳跑团质效、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健全接诉即处机制、共建诚信恩阳品牌四个方面作了阐释。
在提升恩阳跑团质效方面,《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指出,要增强服务能力,优化线上服务功能,新增智能搜索、在线咨询、办理进度查询3个模块,实现智能搜索一窗展示办事指南,“AI+人工”在线咨询、“7x24”全天候在线服务,重点项目“一企一码”、一键查询办理进度。要延伸服务领域,分行业分领域组建招商引资、社会救助、农民工服务等专业化跑团。围绕企业注册、变更、注销全生命周期,提供全过程服务。向个人就业创业、社会救助供养、高龄津贴申领等民生领域提供精细化服务。
在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方面,《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指出,要拓展事项范围,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全面落地落实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13件事在内的至少100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增加立等可取事项。形成一张清单,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多件事一窗办、一套资料一次推送多方互用,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要织密服务网点,依托省政务服务网恩阳分站点设立“一件事一次办”专栏,在镇(街道)、工业园区、医院、车管所等地设立“一件事一次办”专窗,实现就近办理。要提高审批效率,全面推行“容缺受理、事前承诺、超时默认、事后撤销”制度,最大限度缩减办理时限,已受理手续齐全有效的报批申请,未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或作出书面告知延期理由后,仍未在延期承诺时限内作出决定的审批事项默认办结。
在健全接诉即处机制方面,《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指出,要畅通接诉渠道,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接诉即处信息化平台,打通“恩阳跑团”与“接诉即处”平台办理通道,线上设立企业服务专席,对市场主体咨询政策、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投诉举报等各类诉求进行全天候受理。要实现接诉即处,构建“首接响应、精准派单、认领处理、限时反馈、群众评价”工作机制,实现企业群众诉求30分钟有回应,一般咨询事项3小时、较大事项3个工作日、重大事项3周、特别重大且复杂的事项30个工作日有结果。
在共建诚信恩阳品牌方面,《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指出,要建设诚信政府,在门户网站醒目位置设置惠企政策专区,当年政策当年兑现,政府承诺事项、涉企奖补、招商引资、惠企惠民政策等月月核、年年清。在政府采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招商引资、政府债务、街道和乡镇政务等6个重点领域,强化政务诚信建设。要强化信用惠企,让诚信主体享受信用红利,建立银税合作和银税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纳税信用和信贷信用紧密结合,扩大企业受惠范围。开发“信易游”“信易行”“信易批”“信易阅”等信用惠民便企应用。推广使用“信易贷”平台,助力企业融资发展,纾解融资困境。要优化信用监管,在工程建设、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领域,按照风险高低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建立“一目录五清单”(分级分类检查目录和“不予、免予、减轻、从轻、从重”处罚五张清单),精准高效阳光监管执法,推动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等改革,加快案件周转提速。“一对一精准服务”“点对点解决难题”,主动回应企业司法需求,提升司法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