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更多专题 > 喜迎二十大 正文

喜迎二十大·恩阳“说”变化——农业园区美如画

时间:2022-09-21

十年筚路蓝缕,十年风雨兼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恩阳人民不忘初心使命,牢记殷殷嘱托,紧跟时代节拍,以奔跑的姿态迈出坚实步伐。“恩阳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喜迎二十大·恩阳“说”变化》系列报道,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十年来恩阳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喜人成就,展示全区上下以实干实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

在恩阳,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良田沃野,稻米飘香,芦笋产业融合示范园里的芦笋新鲜水灵,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望无垠的川佛手绿意盎然充斥着丰收的希望,各地养殖场内牛羊成群鸡猪满圈……区委二届十三次全会以来,恩阳以提质增效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规划建设集中连片成带的产业园区,全区农业阔步前行,描绘出了一幅绿色田野尽丰收的动人画卷。

建设农业园区 强化示范引领

喜迎二十大·恩阳“说”变化——农业园区美如画(图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风阵阵奏响了收获的旋律。走进金秋的柳林镇海山村,空气里弥漫着稻谷的清香,放眼望去,千亩成熟水稻,宛如大地铺金,一台台水稻收割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满眼都是金秋粮满仓的丰收美景。

喜迎二十大·恩阳“说”变化——农业园区美如画(图2)

在双胜镇红岩社区芦笋产业融合示范园,一眼望去,田成方、埂取直、渠相连、路相通,连片的芦笋大棚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一垄垄“绿色的海洋”正悄然变化为村民致富的法宝。

喜迎二十大·恩阳“说”变化——农业园区美如画(图3)

“村民在园区做工,每天有60元至80元的工资,土地流转还有每亩500元左右的收入。”红岩社区党支部书记彭仕贵说,产业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也让当地有了一张响亮的“产业名片”。

喜迎二十大·恩阳“说”变化——农业园区美如画(图4)

生猪养殖产业是雪山镇玉女村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在雪山镇玉女村的祖代猪场内,村民们正忙着喂养猪饲料,看着逐渐壮实的生猪,大家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恩阳田间地头,所到之处现代农业园区星罗棋布,美丽乡村俯拾皆是。

补齐基础短板 建高标准农田

“轰轰轰”,在尹家镇下苏村田野间传来机械兴修农田的声音,窄块块、矮埂埂的碎片化田块,变成平坦整齐、渠系相连、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喜迎二十大·恩阳“说”变化——农业园区美如画(图5)

藏粮于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沉睡”的土地焕发出了新生机。在恩阳双胜镇万安村,下八庙镇万寿村、楼房村……诸多地方都能看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的景象,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吨粮田”。

喜迎二十大·恩阳“说”变化——农业园区美如画(图6)

现代化农业发展前景如何实现?恩阳高标准农田给出“优粮”答卷!

喜迎二十大·恩阳“说”变化——农业园区美如画(图7)

这几年,恩阳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补齐基础短板,统一规划建设园区道路,实现主干道黑化、耕作道硬化、游步道绿化、重要节点亮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等涉农项目向园区集聚,实现田网、渠网、路网、电网、光纤和移动网络全覆盖。

突出科技支撑 促进提质增效

喜迎二十大·恩阳“说”变化——农业园区美如画(图8)

农业园区化,科技支撑是关键。在田园恩阳展示中心内,科技感十足的数据大屏映入眼帘,大屏上清晰地显示着几公里外高标准农田内农作物生长周期、土壤墒情、水肥灌溉等情况,数据中心实时分析并做出相应反馈,实现对种植养殖对象的精准化管理,这不仅可以24小时不间断监测,还能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实现“一人可管千亩田”。

喜迎二十大·恩阳“说”变化——农业园区美如画(图9)

“借助科学技术优势,大幅降低了我们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增产增效的生产目标。”谈及变化,柳林镇海山村党总支书记韩渭才滔滔不绝。

不仅如此,为答好农业园区化“新时代答卷”,恩阳突出科技引领,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培育农业科技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服务质量,为园区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如今,恩阳农业发展步入了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收获在眼前,希望无限……

  • 作者:贺舒萍
  • 来源: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 来源:网络
    Copyright © 2022-2023 恩阳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蜀ICP备2023001246号
    主管:恩阳区委宣传部 主办: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巴中市恩阳区置信舜联大厦5楼 邮编:636063 联系电话:0827-3368633
    川公网安备51190302000182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