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 普法宣传进万家 法治氛围润人心
全市法治宣传成效
载体多
已建成10个法治示范村、100个法治村
网络广
年均培训“法律明白人”6000人左右
培育普法专兼职人员近1万名、普法讲师团193个
2335个村(社区)实现普法志愿者、法律顾问全履盖
宣传深
全市范围开展600余场法治文艺节目巡演,拍摄法治微视频微电影60余部
“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每天上午8点,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村村响”喇叭总会准时响起,巴州区司法局下发的普法音频在各村传播开来。据巴州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节目每天分早、晚两个时段循环播放,每两天更新一次播放内容,在重要时间节点专题播放法律法规知识,通过以案释法,将枯燥的法律法规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送到千家万户。
以“村村通”为例,全市普法宣传又实又活。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不仅圆满完成了“七五”普法目标任务,市民法治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
文化公园
创新法治文化有形载体
“马奇诺防线的谜题是什么?”“答案是守法!”在南江城市公园法治文化主题公园里,一道法治谜语墙吸引了来这里休闲的市民们的眼球。法治谜语墙、浮雕式法治背景墙、法治雕塑……让市民在休闲、娱乐、健身的同时,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提升法律素养。
近年来,为了加强法治阵地建设,我市建设了多式多样的法治文化载体。例如,将“法治元素”植入巴山新居、聚居点建设,打造了水宁寺—清江、化成—梓潼庙、平昌—驷马、平昌—长垭—白衣等法治示范带,还建成通江县谢家河坝法治文化广场、广纳镇龙家法治文化大院、恩阳区法治文化茶园等。目前,全市已建成10个法治示范村、100个法治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我市还在“四好村”建设过程中有效融入法治文化元素,审核申报创建“四好村”时,坚持“无法不好”的标准。
自2018年印发《巴中市“法治宣传进万家”活动实施方案》以来,我市以“法律七进”为主要抓手,通过多种途径,集中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活动。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法治宣传”,指导全市各级各部门组建普法微信群,开启“五个一”指尖普法新模式,让法律尽在“掌握”之中。
普法者
点亮基层法律服务网格
说到法治宣传带来的变化,平昌县驷马镇陇山村村民张秀华感叹不已。“以前,我家小卖部经常被小偷光顾,还有村民赊账不还,有时进货还老进到假货。”后来,村里建了法治文化大院,家家户户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村里学法守法的氛围浓起来了。偷盗、打白条的现象没有了,张秀华的进货渠道也变了,“和品牌总代理签了协议,正规途径,白纸黑字。”
为了营造学法知法用法良好氛围,我市积极培养法律宣传人。在全市各大村居依托“两委会”或人民调解组织设立法治宣传教育联络点,负责“法律明白人”的培训工作,年均培训“法律明白人”6000人左右,培养合格的“法律明白人”大部分被吸纳为普法志愿者,充实壮大到法治宣传队伍。
不仅如此,我市还建立了普法志愿者人才库,库内集聚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人员、部门执法人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法治副厂长(经理)、法治副校长等普法专兼职人员近1万名、普法讲师团193个。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以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为主轴,部门、区县为枝干,乡镇(街道)为结点,村(社区)为网线的四级法治宣传教育网络体系;60余个市级部门、6个区县、187个乡镇(街道)、2335个村(社区)实现普法志愿者、法律顾问全履盖。
趣味活动
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
“这个歌唱得有意思,好听又容易懂!”去年重阳节,巴州区司法局曾口司法所与巴州区曾口镇太和村村民委员会在太和村开展文化汇演暨法治宣传活动。太和村在重阳节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已经延续了近30年。村民们都表示,重阳节文化活动不光能看表演,还能学习法律知识。
为了让法治文化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市寓普法宣传于文化活动之中,打造“巴中法治文化”特色品牌。不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600余场法治文艺节目巡演,还开展千村法治电影行活动,拍摄《社区矫正管理条例》《劳动合同法》《求职》等法治微视频微电影60余部。
同时,开展“百千万”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编排成文艺节目,将法治理念宣传到千家万户,30万余名基层群众参与学习,广大群众法治信仰、法治意识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