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正文

棕编传承人杨林:让“指尖非遗”走进寻常人家

时间:2024-08-16

  杨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分享棕编技艺,多次把棕编技艺带进课堂、景区等,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棕编、喜爱棕编

  棕编,即用棕叶编扎的工艺品。旧时的蓑衣、草鞋中常出现它的身影。在过去,这是一种兼具实用和审美的传统手工技艺,曾被赞为流传千年的“指尖非遗”。平凡苍翠的棕榈叶一折一叠,一弯一绕便能幻化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千姿百态。

  8月16日,杨林前往平昌县进行一场棕编非遗教学,记者联系上他时,他正忙着准备教学内容。在这个暑假里,杨林已经参加了20余次非遗教学、展演等活动。

  今年32岁的杨林是市级非遗项目——棕编传承人,其10岁开始便耳濡目染跟着家族长辈学习棕编。上大学后,杨林就开始在网上自学各种编织手法。“那时候我把自己的作品拿到校门口摆摊,开始有点不好意思,但很多同学的喜爱让我感觉作品被肯定了,这更坚定了我喜爱棕编的决心。”

  为了更好地提高技艺,大学毕业后,杨林前往陕西山阳县拜访当地棕编传承人,系统地学习棕编技艺。几年的学习和摆摊经验,让他在棕编技艺上快速成长。

  2021年,在杨林的家乡恩阳区雪山镇小水河村非遗传统手工技艺项目“棕编”传习所正式成立,杨林是这里的负责人。

  2022年,恩阳棕编被列入巴中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林作为代表性传承人,这也让他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他积极开展棕编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多次开设棕编技能培训班,免费给群众做技能培训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将群众做好的棕编作品按市场行情回收统一销售,杨林的棕编产品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

  一片棕叶、一把剪刀,传承千年“指上非遗”,在杨林的巧手下变幻编织出“大千世界”。

  杨林说,他最具代表性的棕编作品是“中国龙”。最初“中国龙“的编织大多采用双脊四叶宽编,线性平整,龙形相似。而杨林的“中国龙”采用多编的技法,身形特点突出,形神具备,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知名度。

  杨林还积极致力非遗传承发展。他先后成立了恩阳棕编传承工作室,开通恩阳棕编守艺人网络账号,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大家毫无保留地分享棕编技艺,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棕编、喜爱棕编。目前,他在全网的粉丝有1万+,累计点赞100万余次。作为我市和西安多所学校特聘手工老师,杨林多次把棕编技艺带进课堂,甚至带进景区,让学生、群众及广大游客朋友近距离体验棕编,感受传统非遗的魅力。

来源:巴中日报
Copyright © 2022-2023 恩阳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蜀ICP备2023001246号
主管:恩阳区委宣传部 主办: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巴中市恩阳区置信舜联大厦5楼 邮编:636063 联系电话:0827-3368633
川公网安备51190302000182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