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城街道花包村:春阳照药田 人勤苗更旺
图:村民正在除草。
2月26日10时,气温已达10摄氏度,在恩阳区司城街道花包村的300亩淫羊藿田里,几十名工人正在田里割草根,田垄间枯叶沙沙响,混着村民闲聊的声音:“铲草要小心点。”“今年安装了水管,肯定不得旱死苗子。”
这片梯田的往事,藏在老辈人的叹息里。几年前,有业主流转土地栽种葡萄和柑橘,红火时满山挂“金果”。谁料由于经营不善,果园被撂荒,野草长得比人高。直到两年前,村集体接手,清退了低效果园,改种耐阴的淫羊藿,才算把荒山盘活。记者看到,深褐色的土垄间,到处都是大棚,棚内淫羊藿根茎伸出青红枝叶,从黑色塑料薄膜下探出头。
“去年天气热,晒死近一半的苗,让我心里直发疼。”原村民委员会主任彭中贵蹲在田坎上介绍,“今年,我们安装了水管,天干就放‘救命水’。”顺着他指的方向,田埂旁新埋的水管银光闪闪。
大棚深处,村民钟大娘正拿着铲子仔细地割着杂草。“工钱1天60元,对这份收入自己还是很满意。”她撩起衣角擦着额头的汗,笑着说。
不远处,地头堆着小山似的有机肥,发酵的味道混着草木灰的焦香,熏得人直眯眼。“彭老哥,你这几十吨肥料,3月前要施完。”快到中午时,驻村工作队队员谢光明和几个村民扛着水管赶来给补种的新苗浇水,谢光明对彭中贵说。
“两年割两茬,一茬保本,二茬赚钱。”谢光明踩着田埂上的野草,指着西头一片杂树坡告诉记者:“等3月底把这片刺芭笼(杂草和荆棘)砍了,种上药用枇杷,全村将走上中药材发展致富路。”
淫羊藿是中国传统的补益类中药材。随着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淫羊藿为原料的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市场需求稳步上升。同时,淫羊藿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生长,且经济效益好。“今年预计收购8吨淫羊藿。我们和国药天江签了销售订单,算是产销两旺。”对于产业发展,彭中贵充满信心。(巴中融媒记者 陈俊吉 文/图)